淺部缺陷如何判斷?
這里所講的淺部主要指3m以內。此間斷樁經常發生,也很容易判斷;一般在時域中表現為大低頻振蕩,如是鐵錘和速度計,原始信號中也可能有高頻振蕩,曲線嚴重不對稱或低頻與高頻混疊,如進行譜分析則表現為明顯的雙峰,其一為250Hz以下,其二為1200Hz以上(打孔)或830Hz左右(手按)。加速度測試信號由于本身即是低頻特性,低頻振蕩是斷樁的主要特征,如用極小的錘輕敲可以檢測出斷樁部位。定點放大的測樁儀,接收的斷樁信號往往太強而削波(方波樣),不少人已經建立這種概念; 但使用浮點儀時因放大倍數是自適應的,一般不會削波,這種概念必須打破。速度計一般最多只能指出1.5m內斷樁,受其帶寬限制,無法給出準確的斷樁位置,只有加速度計和小錘輕敲可以完成這個任務。與加速計不同,速度存在振蕩時難以在時域中看出淺部小缺陷,一般只有結合頻域分析。當頻域分辨率滿足要求時,如果在安裝諧振峰附近譜成份不干凈,如出現雙峰,左側有平臺或饅頭狀形態都表明該頻率對應一淺部缺陷(視其為基頻),諧振峰平緩或高出許多則說明該諧振峰已與缺陷頻率混疊了。諧振峰右側如有振型出現也有可能表示存在淺部缺陷。采用加速度計或“速度計+低頻振源”時,分析方法類似,但時域可能有同向反射特征,一般卻僅表現為微小抖動或平緩。這個時候必須用高頻錘和加速度計復測。